•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统战新语> 正文内容
临夏州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4日 15:00  
来源:甘肃统一战线网
分享到:

  融心铸魂凝伟力 同心共绘石榴红

  临夏州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近年来,临夏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紧盯省委提出的把临夏打造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的功能定位,大力实施“五大示范工程”,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全方位、多维度推动示范州创建工作走深走实、提质增效,绘就了一幅各民族休戚与共、平等相待、和谐发展的精彩画卷。

  党委统揽谋篇布局,全链条高效推进。州委、州政府把“铸牢”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的全过程各方面,以“全链条”责任体系,推动示范州创建工作与各项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州委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动员部署会、工作推进会,连续调度部署重点工作,压茬推动任务落实。先后制定示范州创建实施方案、工作方案、宣传方案等文件,出台全面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的28条措施,细化任务清单,压实责任链条,系统化推进各项工作向“铸牢”聚焦。各级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扛牢责任主动作为、谋划督导推动落实。同时,州上组建工作专班,定期不定期赴8县市和州直相关单位全程督导、盯办落实,构建起党委统揽、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创建格局。

  聚焦主线凝心铸魂,全覆盖深化宣传。大力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石榴籽”工程,以“四聚四抓”举措,构建起“线上+线下”“理论+实践”宣传矩阵。在党员干部层面,创新“联学共学+现场教学”模式,把“铸牢”作为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开展学习研讨,培育打造“理响临夏”“石榴花开”大讲堂理论武装品牌。创新开展“十百千万”培根工程(十场专题辅导报告,百名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学习交流、千名干部“铸牢”在线培训、百场万人下基层宣讲),举办“铸牢”主题培训班158期,实现党员干部教育全覆盖。在青少年群体,把“铸牢”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举办“石榴花开·和美陇原”等系列思政实践活动和“十个一”教育实践活动,从主题宣讲到文化活动,从文创产品到体育赛事,全面渗透在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中,累计开展宣讲17场次,覆盖3300余人。“河州少年手拉手·石榴花开新时代”青少年宣传教育品牌深入人心,成为共同体理念滋养青年的鲜活课堂。在宗教界,持续深化“党亲国好法大”教育实践,分层分级举办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下基层“百场万人”大宣讲培训会,培训15.1万多人次,宗教界和信教群众“三个意识”显著增强。在社会面,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深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主阵地,激活普法宣传等多元载体潜能,开展“铸牢”大家谈,聘请民族团结进步形象代言人并制作微视频,举办“石榴杯”文艺展演,培养小小讲解员,充分发挥博物馆、“铸牢”教育基地、主题公园等阵地的宣传功能。在各县市重要路段、中心位置及示范点位等广泛设置宣传标识,设计州级“铸牢”LOGO和系列文创产品。州内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刊发大量稿件、播放公益宣传片,使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全时段”浸润各族群众生活。

  文化赋能增进认同,全社会共筑家园。坚持以文化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足全州文化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树立和突出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和形象。成功举办河州牡丹文化嘉年华、西部花儿歌手邀请赛、“石榴杯”篮球赛及和政半程马拉松等大型活动,使其不仅成为展示临夏形象的窗口,更成为连接各族群众情感、增进文化认同的精神纽带,“文化+铸牢”的乘数效应日益彰显。积极传承推广永靖傩戏、积石山保安腰刀、临夏砖雕、河州贤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排《黄河安澜》等精品歌舞剧,打造《花开临夏五千年》沉浸式实景剧,歌曲《山海之恋》成为东西部文化交流的生动见证。组建“石榴籽”“石榴花”等多民族花儿乐队,创作体现地域特色的文艺精品,让不同类型的文化作品成为“铸牢”的生动载体。各乡镇村社依托春节和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广泛开展“同心过佳节”等活动近千场,参与群众数万人次。“村BA”、秧歌汇演及花儿会等群众性联谊活动达1.3万场次,在欢声笑语中促进了邻里和睦、民族相亲。深入开展“讲好普通话·同心共筑梦”活动,依托临夏市“石榴花开”朗读基地加强经典诵读,举办中小学生主题演讲比赛,推进“书香临夏”建设,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凝聚起团结奋斗的思想共识。今年5月,全省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现场推进会在临夏成功举办,正是对其工作成效的充分肯定。

  培育典型塑造品牌,全领域辐射带动。坚持“一县市一品牌、一行业一特色”的创建思路,着力构建“1+8+N”(州级1个创建工作总体方案,8个县市结合实际制定各自推进方案和创建品牌,N项各部门各单位责任清单)全域示范创建目标体系和品牌体系。坚持“八个一”示范点培育标准,纵深推进创建“十进”活动,在全州巩固提升和培育打造10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辐射带动各行业、各领域对标提升,以点带面、全域推进。打响“河州红石榴”“十个一”民族工作品牌,实践中涌现出一批独具特色的创建模式:临夏市八坊街道探索“党建+民族团结+文旅融合”,临夏县尹集镇新发村实践“和美村寨+乡村旅游+民族团结”融合发展,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形成“四融四化”工作法。“1355滨河一家亲”“一圆一圈一街一学五互嵌”幸福青年、“红石榴+”融情三易、积石山县刘集乡团结村灾后重建+乡村振兴+民族团结“三位一体”等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样板,为不同领域提供了可学可鉴的经验。截至目前,全州已成功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教育培训基地5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实现全覆盖。

  拓宽路径促进“三交”,全方位互嵌共融。积极搭建平台、拓宽路径,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推进跨区域联创共建,以“沿洮沿黄民族团结进步创新区”联创共建为平台,部署开展“石榴杯”系列体育赛事、“甘浙一家亲”民族地区技能人才培训、互观互鉴等10项活动。与金昌市、海东市开展联创共建系列活动,持续深化与厦门、山东等东西部协作地区交流合作,推动跨区域、跨行业、跨领域联创共建和协同创建,在共建共创中提升创建水平。深入实施“三项计划”,松鸣岩大中小学生劳动综合实践基地常态化开展“红石榴同心营”研学实践活动,州县市组织各族青少年赴北京、深圳等地开展夏(冬)令营,去年以来开展各类研学活动382批次、8.8万人次,有效促进了青少年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在全州重点打造提升53个互嵌式社区和“红石榴”家园、驿站、志愿服务队等品牌实体,临夏市滨河社区等6个单位被命名为全省“红石榴”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示范社区。连续两年举办导游讲解员大赛和培训,规范景区、博物馆讲解词,打造21个“文旅+民族团结”示范景区,设计推出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持续叫响“避暑天堂·康养胜地”文旅新名片和“花儿临夏·在河之州”旅游品牌,使旅游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

  强化治理守护和谐,全过程法治护航。坚持把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甘肃法治报社“法润石榴花·幸福千万家”全媒体采访活动覆盖州县,各族群众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德润临夏”建设工程,全面推进文明培育、实践、创建,永靖县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临夏市小红星公益课堂获评“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优化服务管理,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与16个省的46个地区签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跨区域服务管理协议。对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开展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行前培训,引导他们服从当地管理,服务工作大局。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202103428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