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21日电(高展 唐杰牛 艺苑)“大爷,天上不会掉馅饼,可疑电话咱不听、不信、不转账!”“阿姨,陌生链接千万别点,拿不准就问孩子或直接打给我们!”在甘肃陇南,来自社区干部、银行职员和志愿者的反诈提醒已成为日常。反诈工作从公安“独奏”转变为全民参与的“大合唱”,共同激活了社会的“反诈免疫力”。
反诈难,首先难在“各管一段”。为摆脱这一困境,陇南市委、市政府构建起“党政主导、公安主抓、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格局,让反诈从公安的“独角戏”变为社会各界的“集体舞”。
“我们联合宣传、金融、通信、教育等部门,建立了线索快速传递、问题协同处置的闭环机制。”陇南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支队长左小军介绍说。如今,社区网格员成为“反诈前哨”,银行网点柜员是“资金拦截守门员”,学校老师化身“课堂宣讲员”,就连快递小哥也加入了“移动宣传队”的队伍。“反诈五进”(进社区、农村、企业、校园、家庭)活动因此有了坚实支撑,今年以来已开展线下宣传1632场次,发放材料16.7万份,真正把防范知识送到了百姓身边。
在凝聚社会合力的基础上,陇南着力打造精准高效的预警拦截体系。“杨女士,您正在遭遇诈骗,千万别转账!”今年7月,陇南反诈中心民警火速行动,在银行门口成功拦截一名正准备向诈骗账户转账30万元的群众。这场成功的劝阻,是陇南打造“AI智能外呼+短信提醒+人工上门”三级预警机制的一个缩影。
该系统如同精准的“免疫应答”,通过数据建模自动识别潜在受害人,并通过多种渠道同步预警。对于高风险对象,预警指令会直达社区民警与基层网格员,确保“上门见面、宣传到人”。陇南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政委刘淼表示:“预警的关键在于快和准。今年以来我们已累计预警7.6万人次,推送提醒短信5.2万条,紧急止付涉案资金3.04亿元,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除了筑牢防范屏障,陇南警方还坚持“打防结合、以打促防”,突出“全链条打击”理念,实现对诈骗犯罪生态的持续净化。
以“2·11”彩票店洗钱案为例,警方从本地线索入手,联动多地多方力量,深挖出一个跨区域洗钱犯罪网络,最终抓获犯罪嫌疑人20名,查扣涉案资金14万元。陇南市公安局副局长张超指出:“我们强化警银、警通合作,聚焦‘资金流’‘信息流’开展深度研判,目前全市电诈案件破案率已显著提升。”
对抗诈骗,最高效的防御并非亡羊补牢,而是让整个社会肌体产生强大的“免疫力”。当每一个体都成为警觉的“免疫细胞”,当部门协同畅通无阻,诈骗分子自然就无机可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