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23日电(刘潇)10月22日,由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古韵新砚——当代洮砚艺术设计创新应用人才培养成果展”及“文化自信视野下砚雕艺术传承创新与学术交流研讨会”在甘肃省美术馆同期启幕。来自全国的砚雕领域专家、非遗传承人、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及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赏洮砚艺术创新成果,共探传统工艺传承新路径。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毛玉铎在致辞中指出,作为扎根陇原的高职院校,学校始终以“传承非遗文脉、培育艺术英才”为使命,通过整合1200平方米专业展馆、400余万元教学实训设备等资源,联动甘肃省洮砚协会、卓尼县洮砚协会等行业组织,构建了“文化素养+传统技艺+创新设计”三维培养体系。此次项目汇聚中国美术学院乔晓光、洮砚国家级传承人卢锁忠等顶尖师资,30名学员历经为期60天系统培训,既夯实了采石、雕刻等传统工序功底,更完成了一批融合现代设计的创新作品。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龚佳佳对项目成果予以高度肯定。她表示,洮砚作为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陇原大地的“活态文脉”。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该项目,有效破解了洮砚“实用性弱化、设计感滞后”的难题,让古老技艺与当代审美深度融合。
现场展出的学员作品中,既有融入黄河文化、丝路文化的地域特色之作,也有运用人体工程学优化的现代办公砚台,更有砚形书签、迷你摆件等文创衍生品,生动诠释了洮砚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路径。随后,龚佳佳宣布成果展开幕,参会嘉宾共同参观展览,近距离感受洮砚从“文房工具”到“当代艺术品”的蜕变,现场嘉宾不时对学员的创新设计发出阵阵赞叹。
同日,“文化自信视野下砚雕艺术传承创新与学术交流研讨会”在甘肃省美术馆会议室召开。会议伊始,项目负责人、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副院长李雅敏汇报项目成果,从课程体系、师资配置、过程管理三方面,详细介绍了“三维一体”系统化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情况。随后,会议为项目优秀学员颁发证书,表彰其在技艺传承与创新实践中的突出表现。
主旨发言环节,国内砚雕领域权威专家各抒己见,贡献智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澄泥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蔺涛,广东省端砚协会会长、肇庆美术学院院长梁善,安徽省国家级歙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蔡永江等专家,分别从不同砚种的传承经验、现代设计融合路径、地域文化赋能等角度展开分享,强调传统工艺需在守根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
在圆桌研讨环节,专家、学员与院校代表围绕“洮砚创新设计的市场转化”“非遗人才长期培养机制”等议题深入交流,达成多项共识。
米军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此次研讨会为全国砚雕艺术传承创新搭建了重要桥梁,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项目实践为传统工艺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期待未来能形成“高校+协会+传承人”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让更多传统工艺焕发新生。
据悉,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还将推进《洮砚艺术设计创新系列课程标准》开发、“洮砚艺术创新研发基地”建设等工作,计划每年定向培养30-50名洮砚专业人才,打造3-5个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洮砚文创IP,推动洮砚艺术从兰州走向全国,迈向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以“砚之韵”讲好中国非遗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