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陇原通联> 正文内容
甘南:“家门口增收”的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3日 11:52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11月3日电 (陈春兰 朱建勤 扎西卓玛)甘南州立足生态资源与农牧区实际,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将“牛羊猪鸡菜果菌药”八大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通过合作社带动、规模化经营等方式,持续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走进临潭县洮滨镇,田间地头的党参、当归郁郁葱葱,叶片上的露珠折射出丰收的希望。近年来,当地通过合作社推动土地流转,让零散地块变身规模化种植基地,既破解了中藏药材种植“小而散”的难题,更让村民实现了“土地流转有租金、就近务工有薪金”的双重收益。临潭县洮滨镇常旗村村民武生辉说:“这几年药材的价钱挺不错,今年我把14亩地种成党参了,目前药材长势还可以,就盼着能有个好收成。”

  临潭县兴康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吕松强说,“今年合作社流转土地300多亩,支付流转土地费30多万元,主要种植党参、当归等中药材,带动周边务工群众1000多人次,截至目前发放工资20多万元。”

  从中藏药材田转向菌菇大棚,在卓尼县喀尔钦镇达子多村的磊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里,19座大棚藏着“小菌菇撬动大收益”的故事。棕褐色的羊肚菌从菌床破土而出,蜂窝状的菌盖如撑开的小伞,每一朵都承载着增收的希望。磊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云次力说:“今年我承包的64座大棚,有19座种的是羊肚菌,一亩地的产量在1400斤左右,12亩多总收入大概是110万。”

  如今,合作社已带动周边16名群众和5名大学生就业,让“离家近、能增收”从愿望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

  在合作市勒秀镇,200多座现代化大棚在田野间整齐排列,阳光下熠熠生辉。棚内温润的空气中弥漫着菌菇清香,一排排菌棒上,平菇如撑开的小伞簇拥生长,肥厚的菌肉泛着莹润光泽;腐殖土中,赤松茸顶着褐色“小帽”破土而出,粗壮的菌柄尽显蓬勃生机。村民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摘、分拣、搬运,一筐筐新鲜菌菇很快被装车发运,端上外地消费者的餐桌。合作市采洛现代农业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务工人员尕旦草说:“平菇基地离我家很近,十几分钟就能到,我在这里工作两年了,收入非常不错,活也不累,每个月能挣4000块钱,既可以在家里照顾老人,也不用远走他乡工作,感觉很轻松很幸福。”

  从田间的中藏药材种植到棚内的鲜香菌菇培育,甘南州以特色产业为抓手,从推进土地流转到创造就近就业机会,让越来越多农牧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不仅为他们铺就了“家门口增收”的致富路,更在产业兴旺的底色上绘就了乡村振兴的幸福画卷。

  据统计,截至目前,甘南州4682家农牧民合作社中,3019家达到“五有”标准,占比达46.48%;上半年全州落实补助资金2293.81万元,扶持合作社68家。合作社建成绿色标准化种养基地876个,通过订单收购、土地流转等模式,累计带动43571户农牧户增收。(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2021034286号-7]